close


去年(2011)春天,我在屋頂菜園的堆肥區裏發現了一棵瓜苗。當時,只知道是瓜類,卻不知為何種瓜?基於好奇,於是將其移至菜圃中種植(如下圖),以便觀察它究竟是什麼東東?



隨著枝葉的開展,記住它的形態;在一次鄉野旅遊中,我終於辨認出它就是小有名氣的「瓠瓜」。


瓠瓜又名扁蒲。有一種說法,認為瓜果長的稱瓠,圓的稱匏,上下粗而中間細的稱葫蘆。然而,長的有不同的長短,圓的有不同的圓度,可見它還是個”千面女郎”呢!


瓠瓜最喜歡的生長溫度為20~25℃。因此,台灣北部地區春至秋季可以種植。同絲瓜一樣,通常須進行浸種、催芽手續。用乾淨的水將種子洗淨後,浸泡12~24小時,然後播入土中(或可嗑開瓜子),每天灑水以保持土壤適當溼度,待瓜苗長出四葉後,再定植至菜圃中。


瓠瓜屬於淺根系,深度約20~30公分;根喜向外擴展,因此,土地宜寬廣,排水要良好。每2~3週宜少量施肥一次。由於葉片多且大,水份較易蒸發,所以平日澆水一定要充份。當初,還未辨認出是瓠瓜時,因為看它長有卷鬚,所以就搭了棚架以供其攀爬。 


瓠瓜喜歡在早晨、黃昏或夜間開花(如下圖),花色並不鮮豔,主要以吸引夜間活動之蛾類等昆蟲幫忙授粉






瓠瓜主要由子蔓、孫蔓結瓜;所以主蔓、子蔓應實施摘心,以促使子蔓及孫蔓抽生、結果(如下圖)





瓠瓜的病害有白粉病、枯萎病、炭疽病等。主要害蟲有蚜蟲、黃守瓜等。日照充足可以減少病害。當有枯黃或斑點之病葉時通常我會立刻剪除病葉以避免病菌漫延


印象中好像播種3個月左右就可以收成了。瓠瓜的嫩果表面有白色茸毛,在茸毛尚未脫落前即應採收,此時肉質細嫩,可供食用(如下圖)。






如果茸毛掉落、瓜皮光滑變硬即屬熟果,此時肉質粗硬,口感不佳,只適合將中間挖空,製作成水瓢、酒瓶、燈具、樂器、裝飾品等器物。   


有苦味之瓠瓜不宜食用;此品種之瓠瓜可能含有毒素,多食容易導致中毒。瓠瓜的營養價值相對較低,不過卻含有一種干擾素的誘生劑,常吃可提高人體免疫力,具有一些抗癌作用。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David之寫意人生  日期:2012/06/2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